- 瑞特光學 版權所有 2005-2019 豫ICP備05000330號-1
- 電話:0377-60555661 Email:root@srate.cn
- Google XMLBaidu XML
一直以來,攝像機在視頻監控領域中最為“得寵”,市場份額也最大,而作為配角的監控鏡頭長期充當著“綠葉”的角色。但隨著高清的迅猛發展,安防監控系統對監控圖像清晰度的要求日益提高,為了達到出色的成像質量,視頻監控前端——鏡頭的地位不斷凸顯。從百萬像素攝像機近兩年的發展可以看到,在更高像素需求和更高透光率鏡頭鏡片的市場需求不斷刺激下,高清百萬像素鏡頭成為市場寵兒。有市場就有競爭,不過鏡頭市場的競爭與攝像機領域的競爭還是存在許多的不同,讓我們一起來窺探一下監控鏡頭市場格局。
監控鏡頭技術的起源
攝像機鏡頭技術進步和生產能力的形成是在照相機鏡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德國是照相機鏡頭技術和生產傳統強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已經處于世界光學產業領先地位。二次大戰后,日本企業從德國買來相機與鏡頭,學習如何制造這類尖端的產品,包括中間所需的制造流程。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和在研發上的投資,日本在鏡頭領域的技術、創新以及市場占有率上已經成為世界的佼佼者。雖然如此,德國的鏡頭還一直是眾多消費者青睞的鏡頭,就連日本的一些專業制造相機和攝像機的企業也采用德國的鏡頭。但由于德國的鏡頭很少在安防領域中被采用,所以它表現的并沒有日本的鏡頭活躍。
新中國在解放后,經過幾十年發展光學工業,照相機工業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生產能力,加之質高價廉的勞動力優勢,到了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攝像機鏡頭的市場上出現了新的中國生力軍。由于中國高級鏡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還較低,中國攝像機鏡頭還主要是中低檔產品。為了更好的利用國外的技術、資金,許多中國攝像機廠家紛紛與國外公司合作,以提高產品的檔次和市場占有率。
借高清東風 中國視頻監控鏡頭品牌正在崛起
諸侯爭霸 國產CCTV鏡頭對戰日系鏡頭
日系鏡頭聚集上海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上海聚集著鏡頭領域的多家日本企業。他們活躍在中國CCTV鏡頭市場,占據著高端市場的地位和較高的市場份額。TAMRON(騰龍)、FUJINON(富士能)、Tokina(圖麗)、Computar(CBC)、PENTAX(賓得)、優創等,都是為業界所熟知的監控鏡頭佼佼者,日本鏡頭廠商在傳承工藝的基礎上,技術不斷發展和提升,始終引領著監控鏡頭技術發展潮流。
2000年前,中國的市場基本上是精工這個品牌一統天下。隨著computar等其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2000年后,精工品牌逐漸風光不再,而后日本騰龍也高調進入中國市場,更加擠占了精工的市場份額。2005年前后,日本精工終于被韓國三洋收購,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近些年陸陸續續包括賓得、富士能、Space、圖麗、ADL等眾多日本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使得中國CCTV鏡頭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從世界市場來看,CCTV鏡頭大多是日系品牌。
騰龍近年中國市場的發展最引人注目。騰龍是世界三大監控鏡頭品牌之一,以非球面技術、成像質量好、產品體積小巧、通光量大而享譽業界。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高清監控需求,騰龍又率先推出了300萬、500萬像素高清鏡頭。
福建安防監控鏡頭產業密集
提起國內建鏡頭就不得不提福建。中國監控鏡頭生產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又以福建省為首要區域。福州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名城,50年代中國第一批建成的7家照相廠就有一家落戶福州,形成了一定的光學工業研發和生產能力。1997年原專注于軍用領域的原福建光學儀器廠開始推出監控鏡頭,自此,安防鏡頭有了國產品牌。
目前,在中國鏡頭市場上主要活躍著日系鏡頭、國產鏡頭與韓系鏡頭。福建監控鏡頭占國產鏡頭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大鏡頭更高達70%以上。福建的鏡頭產業已經形成產業集群優勢。福建的鏡頭企業主要集中在福州和廈門,包含了眾多國內主流鏡頭制造商,如福州福光、鴻發、廈門力鼎、飛華和浩邦。福建基本形成了較有影響力的“鏡頭產業群”,這種集群優勢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梢哉f,福建“托”起了中國的鏡頭產業,使中國成為全球重要的監控鏡頭生產制造基地之一,也成為全球知名鏡頭OEM中心之一。
福建雖然是國內安防鏡頭的發源地,但福建鏡頭廠家也存在他們的“短板”:配套設施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重生產輕研發,重市場輕品牌……這些都對福建鏡頭企業知名度以及進軍全國市場產生很大影響。
江西、河南、浙江三大上市鏡頭企業坐鎮
在江西的上饒、河南的南陽、浙江的余姚,中國三大監控鏡頭企業的成功上市,昭顯著國產鏡頭的迅速發展。鳳凰光學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個有著40多年歷史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光學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光學儀器生產企業,主要生產光學元件、顯微鏡、照相機、光學設備、影視機械等系列產品,具有雄厚的光學加工、精密注塑、模具制造、表面裝飾、鏡頭等科研和生產加工能力。鳳凰安防(上海)有限公司是鳳凰光學下屬企業,以安防監控鏡頭為主營業務。這個帶著國有色彩的老牌監控鏡頭廠家在上饒土地上逐漸發展壯大,在監控鏡頭產業,鳳凰還是偏重于產品的研磨工藝。
利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前身是利達光電有限公司,由河南中南光電儀器廠、維爾京第二光學共同出資建設。經過不斷的吸納合并工作,2006年3月,南陽利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由南方工業集團、南方工業資產、清水(香港)、富士能佐野、香港明匯、南陽金坤共同出資設立。
隨著發達國家光電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快,全球光學元(組)件產品訂單和制造業正逐漸向中國內地轉移,利達光電的未來發展前景看好。利達光電主營業務為光學元件、光學輔材、光敏電阻等光電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生產的棱鏡、透鏡等產品已得到國際大客戶的認可,合色棱鏡和TIR棱鏡全球市場占有率均超過20%,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浙江省余姚市的舜宇光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光學產品制造企業,具備全面的設計實力及專業生產技術,公司在光學非球面技術、AF/ZOOM和多層鍍膜等多項核心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其主要從事光學相關產品的開發、制造和銷售,目前產品包括光學零件(玻璃/塑料鏡片、平面鏡、棱鏡及各種鏡頭、CCTV鏡頭)、光電產品(手機相機模組、安防攝像模組及其他光電模組)和光學儀器(顯微鏡、測量儀器及分析儀器)。
改革前沿陣地 廣東鏡頭廠家厚積薄發
近年來,隨著高清監控市場的興起,作為安防發源地的廣東也帶動了周圍監控鏡頭、DVR等領域的活躍發展。而生長于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的老牌鏡頭廠家厚積薄發,開始在監控鏡頭領域異軍突起。其中具有代表性是深圳超音速、深圳恒美光學等鏡頭廠家。
深圳市超音速電子有限公司是中國較早從事安防業務的企業。自1995年開始從事鏡頭事業,先后作為日本正晃(株)AVENIR鏡頭中國總代理,并于1999年與正晃(株)合資成立深圳正晃光學制品有限公司,開始生產研發監控鏡頭,后來根據市場的需要,推出AVENIR ETOKU品牌監控鏡頭。經過近20年的市場沉淀,借助高清的趨勢,超音速正代表著華南自主鏡頭品牌的崛起。
深圳市恒美光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各類高精度鏡頭的高科技企業,在歐美,CCTV監控產品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而今天的中國市場亦需要優質的產品,恒美擁有技術力量雄厚的海外研發機構,傾注國外市場拓展。
在中國東北的長春地區也是中國光學產業的重要地區,擁有多家監控鏡頭的生產廠家,如東亞光學、長春弘基。
中國自主監控鏡頭品牌漸成主流
事實上,中國的光學行業發展并不比日本晚多少年。在一般光學加工領域中,中國企業并不輸給競爭對手,在某些地方還強于競爭對手的,只是由于我們的行業缺乏規范和引導,才在后繼的發展中被競爭對手用技術牽著鼻子走而已。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使得中國的企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監控鏡頭企業也正在由“制造”向“創造”轉型。
深圳超音速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東表示:“做鏡頭很簡單,兩個字:認真。鏡頭就是這樣的概念,如果想通過買設備提高效率,誰都可以買,你買我也可以買,這里面你買了好的機器固然在效率層面上有幫助,但是在產業鏈上的東西需要從業人員整個的思維,整個態度決定,并不是擁有的好的設備就能產出好的產品,設備是輔助的,如果你一直用日本的機器,那永遠也跑不出日本的圈子,依賴度越來越高。我們更需要找到自己的成功道路,不要依賴日本。”
或許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市場的這些國外品牌的監控鏡頭,很多都是國內生產的。甚至有些國外品牌的監控鏡頭,里面所有的零部件都由中國企業生產及組裝,有的甚至連設計都是中國人做的。在中國銷售的國外品牌鏡頭,他們中的大多數沒有一個零部件是進口的,即使有進口部件,其所占份額也是極低,而且通常是因為暫時在中國沒找到合適的供應商而已。
舉個例子,非球面鏡片加工技術,這是很多日本CCTV鏡頭宣傳的賣點,但事實上,真正能夠加工非球面鏡片的日本很少而已。大多數的日本監控鏡頭廠商的非球面鏡片都是買來的。他們能買,中國的企業也能買。另外,中國企業,包括中國臺灣的很多企業,也都可以生產非球面鏡片。如中國的鳳凰光學,中國的AVENIR ETOKU精工,他們不但可以生產非球面鏡片,連同磨具制造,注塑成型都可以在企業內部完成,一般的日本企業根本無法與之相提并論。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與日本企業差距并沒有那么大。經過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成為監控鏡頭的引領者。